找到相关内容637篇,用时4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上座部佛教止观禅法

    种观智是“思惟智”,培育这种观智需要将行法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觉照。将行法分为——两组:名与色;五组:五蕴;十二组:十二处;十八组:十八界;十二组:十二缘起支。于此阶段,禅修者必须逐一观照每组行法的“无常...火、风四界的十二种特相或性质:   1.地界:硬、粗、重、软、滑、轻;   2.水界:流动、黏结;   3.火界:热、冷;   4.风界:支持、推动。   先从较易辨识的特相开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5454242.html
  • 关于正见的思考

    乘法,这个时候讲的内容有什么改变呢?就是把小乘时的“法有”改成“法也无”,不但人无我,法也无我,也就是人法皆空,一切法毕竟不生,毕竟空无所有。  注意这个法,就是指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、十二缘起缘起...的道理概括成十二门,每一门都是在论证缘起法是毕竟空的,或者说是从十二个角度反复地论证缘起法是毕竟空无所有的。  我们再来看《中论》怎么解释“一切法皆无自性”。在第一品“观因缘品”中说:“果从众缘生,是...

    吕新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0754714.html
  • 佛教与花的因缘

    以便时时欣赏。在三世两重的十二缘起论中,以花朵来比喻有情众生对各种境界的贪爱、染著、执取,实是非常贴切。「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比生;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。」花开花谢,瞬息生灭,不也是如此吗?   《...心地含诸种,普雨悉皆生;   顿悟华情已,菩提果自成。   这里的每首传法偈,都是以花果的无常空性,作为契证的法印。   《阿毘昙毘婆沙论》里也以树的枝干、根、花来说明十二因缘法:   如树有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0855258.html
  •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(1)

    学 八识 三能变 转依 成唯识论  作者宽昌,中国佛学院2003届毕业学僧  一、前 言  缘起论是原始佛教的核心思想,“缘”是指条件。“缘起论”是说任何事物或存在都依赖的一定的条件。原始佛教用缘起论建立了十二支,又称为十二因缘或十二缘起。  在十二支,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支“识”和第四支“名色”,“名”里也有识蕴,这两种识是什么关系呢?二者的区别又是什么呢?小乘佛教无法回答这个问题,大乘有...

    宽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4955697.html
  •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(2)

     为十二缘起。与彼加行是正知义,业亦如无贪说。[172]  又《成唯识论》卷六说:  云何无痴?于诸理事明解为性,对治愚痴,作善为业。[173]  可见佛教所说的“明解”是明确理解四圣谛、八正道、十二...开展之缘起的宇宙万有,这宇宙万有的根源,内变根身,外变器界,无论依报和正报皆不离此阿赖耶识所现。   能变的八种识,本来都可以叫做能变的,为什么现在说阿赖耶识变现呢?这八种识都能变现,这确是不错的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5155698.html
  • 天台宗简明教程(3)

      1. 一一谛观四重四谛之后,观看自己心灵世界的变化。   2. 联系人生实际去体悟四重四谛的不同层面。   第二十六课 四重因缘观   这里的因缘指十二因缘,也称十二缘起十二支。如下: ...十二因缘观 是以假观的法理而解释十二因缘。又可分别四种:①刹那(一念缘起一念心中具足十二支,如因瞋心而杀生的瞬间,刹那间心中充满愚痴、无明……;②连缚缘起即此十二支连续不断...

    宋智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3356409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究

    有别作用;损减用者,执无明等于生行等全无功能。若无如是三增减执,应知彼于缘起善巧。  缘起的主要内容指十二因缘。应该怎样正确地认识十二因缘?佛法告诉我们,应该对缘起的因、缘起的果、缘起的用做到无增益执...看法。对于十二因缘也应该这样去认识。  “论曰:于因果用若无增益及无损减是缘起义,应知。”如果对缘起的因、缘起的果、缘起的用,不产生增益的执著,也不产生损减的执著,就是正确地认识缘起。关于这一点,学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0156496.html
  • 阿毗达磨文献导论

    圣谛、二十二意根、十二缘起、四念处、四正勤、七菩提分、八正道等。《法蕴足论》采用早期阿毗达磨方法,引用及解释阿含,而《分别论》,除了用经分别法(suttanta bhajaniya)外,也采用...bahudhakuka)和说处经(chachakkhasutta)。前者论及十八界、十二处、十二因缘。中文译本《多界经》或叫《四品法门经》,除了上述外,同时还讨论到四念的应用,及智慧的七要素。《说处经》里阐述六根、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1956722.html
  • 念佛三昧初探

    荒野无依时,用以安心的法门。到了部派佛教兴起时,也就是小乘佛教发达时,它被收录为五停心观之一。   五停心观就是五种让人妄念停止的禅法,像不净观对治贪欲,数息观对治妄念,因缘观(观察十二缘起)对治愚痴...众生和我是空,我所念也是空,但以悲悯故而念佛。他了知这些都是空是幻,而空如幻都是缘起所成,於缘起中起空花佛事。   所以在这个层次来讲,回向真如实际,也就是安住在大智慧——摩诃...

    洪启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3257250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‘止观法要’之抉择── 新世纪的新禅学刍议

    份,他以《阿含经》中所说的世间四种正见,在慈心与净戒的基础上,介绍禅修的方法。在声闻禅法部份,则依《阿含经》中所说的修定六种前方便,建议修持能够开发无漏慧的七依定,在观慧上则说四圣谛、十二缘起等观门。...在业果相续与还灭解脱方面,也同样依于有情身心,加入了时间与因果律的考察,在三世流转中,作四圣谛与十二缘起的综合观察。  综上所述,这‘三处观’与‘圣谛观’,是《阿含经》中主要的观慧所缘境。运用觉观力而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257494.html